(通讯员:柳晓珊)近日,我院辅导员读书分享暨教育教学团队交流会在化学楼A108举行。党委副书记祝鑫、副院长曹敏惠、学院辅导员及教务秘书团队一起进行了读书分享。老师们分享着阅读之乐,对于书中观点的独到阐释引发热烈的讨论,营造出“地炉茶鼎烹活火,四壁图书中有我”的和谐氛围,将寒冷驱散。
读书会现场,柳晓珊分享了蒋勋所著的《品位四讲》,作者从衣食住行的四个方面细细品味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美。书中讲到庄子以“庖丁解牛”品味美,他在庖丁血淋淋肢解牛骨的画面中发现游刃有余的美。四个章节虽然简短,话语通俗,却总能在读完后有种被点拨,恍然大悟之感。随后,柳晓珊分享了蒋勋的三个阅读建议:一,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要先“博览群书”,再求精微的细读。二,“文学不见得只是文学”,根据他的阅读经验,即使是医药书籍《本草纲目》,也有打动人心的优美词句,值得一读。三,“无所不在的阅读,才是真正的阅读”。
“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。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,而是习惯。”由亚里士多德的话引入,石玉分享了可以帮助大家树立良好习惯的书籍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。本书教会读者要重新探索自我再由内而外的造就自己,并提出了七个提升自我效能的习惯,如: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,这样可以避免自己总是在处理各种危机,被紧迫的事务弄得团团转。
刘畅分享了一部饱含家国情怀的经典力作,来自费孝通的《乡土中国》。书中费孝通基于大量扎实的社会调查,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勾画出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,探寻了家国乡土深处的文化根脉。刘畅说:“阅读《乡土中国》能让我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有更深厚的感知,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悟,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觉的使命担当。”
程思源分享了哲学启蒙书籍《苏菲的世界》,他提到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期,书的行文语言充满童趣,但内容却需要细细品味。14岁少女苏菲收到神秘信件和古怪明信片,开始经历一系列离奇事件。在导师艾伯特的引导下,她学习哲学并思考大师们的问题。整个故事充满哲学趣味,以开放式结局告终。而书外程思源对于哲学的思考远不止于此,他根据柏拉图的理想国联想到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对这一场域的塑造也是教育者美的投射。
毕娇娇分享了《在峡江的转弯处: 陈行甲人生笔记》一书,陈行甲从童年岁月写起,回顾了自己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;讲述了他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,中间所经历的困难与他的坚守,他写“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,而是麻木。你不是太阳,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!”
听完辅导员老师们的分享,祝鑫肯定了大家选择阅读经典和富有哲思的书籍,同时,她推荐大家从史学书籍中汲取营养,以《万历十五年》、《毛泽东年谱》和《邓小平时代》作为入门读物,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史学观,开拓视野。曹敏惠鼓励年轻人多读书,并号召大家多进行分享交流,在分享中有所收获,有所成长。
据悉,“林中路”辅导员读书会已连续五个学期举办,旨在以书籍启发育人思维,形成“积学以储宝、酌理以富才”的读书收获,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,真正 “身处一线,做在一线”,一点一滴一心一意做好育人工作。
(编辑:周源杰 审核:祝鑫)